京都晚报

黄爱和先生散文新作《晤雪江州》出版发行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21-07-15

  《晤雪江州》

  黄爱和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定价:40.00元

 

  江西省庐山作家黄爱和先生继《半山听雨》之后,蛰伏二年,精心打造散文新作《晤雪江州》,该书承续了《半山听雨》以来的行文风格与写作特点,又有较大的突破,写作技巧也更加圆融成熟,深受业内专家及广大读者所喜好。一些新闻媒体及朗诵爱好者作为自选朗读范本。该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归宗归宗,主要书写对庐山历史传闻及故乡风物;二是晤雪江州,对古典名篇进行现代解读,不仅诗化浪漫,而且生趣多姿;三是行走的诗行,将近年来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行诸笔端,多有妙得。

 

  全书主要有三大特色:

 

  一是语言古雅优美,清新俊朗。由于作者长期浸淫于中国的古典文学之中,尤其受到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红楼梦》的熏陶,平时亦热衷于作诗填词,以古典文学濡养情操,将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与诗歌意境融入散文创作之中,以情境带入诗境,因而笔下的文字更具有诗画情趣,优美的文字与精准的语言成为该书的突出特色。

 

  二是意境诗化浪漫,自然天成。如果心中有诗,笔下也自然是诗化的意境。作者有意追求古典诗词的时代感与散文化,尽管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不同,无论顺境逆境,由于作者的内心世界恬淡从容,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内涵,因而文章中呈现的诗画意境随处可见,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就文章的结构与意象而言,也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将起承转合的章法与诗画意象的构建融合,千变万化,信手拈来,又不露痕迹,化有形于无形之中,受到许多专家与读者的好评。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急不慢,不温不火的行文节奏与气质,让更多的内心表达不露痕迹。陈政说,“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平实,其实是很煽情的”。所有的爱憎与喜好都隐匿在文字的背后,被专家誉为“零度写作的散文典范”,因而增添了更多的文学情趣与思想内涵。

 

  三是哲思处处体现,道不远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深入浅出,领悟哲思,不故作高深,而是喜欢从平凡中见伟大,琐碎中悟禅理,从大自然中透析美好。平和的文字,简淡的诗风,娓娓道来,款款而谈,寓领悟于平和的叙述之中。

 

  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十五万字,对讲好庐山故事,体验“庐山天下悠”,丰富“人文圣山”的文化内涵等,都作出了有益的传承与探索。

 

  

 

  听雨吟风

 

  ——《晤雪江州》序

 

  吴若飞

 

  黄先生爱和,心远案牍,性喜丘山,每觅清音其中,竟有丝竹之听,述而为文,联珠缀玉,结集付梓,墨香霭然。

 

  其文辞也简淡,其意境也幽远,隽永典丽,诗意袅然,读罢,觉山中之历历,如在睫前。

 

  问茶,访泉,捕风,聆蝉,寻梅,踏雪,抚石,漱流,课竹,艺菊,薙草,灌园……凌晨杖策,抵暮言旋,劳之以身,怡之以神,山中本无历日,寒尽实不知年。暮暮朝朝,岁岁年年,清心全无挂碍,行乐如此,乐何待言?

 

  尝结茅椽半山,仰观云烟,俯览青山,纵横丈余,明窗净几。凭栏雨至,闭目雨闻,瀹茗对弈,临帖赏砚,啸歌偃仰,安弦操缦,尽在其间。以人之逸,待雨之劳,当此际,茅檐滴沥声,瀑流轰鸣声,万壑松风声,山鸟格磔声,清泉沸煮声,七弦泠泠声,亭内亭外,天籁人籁,参差并奏,合同而一,于有声处听无声,受此一刻禅寂,闲闲居此亭者,其仙人也欤?

 

  或吟秋风松巢,松影匝地,清月在天,四围阒寂,不闻人语,浑若太古之初,风动松筠,虫声唧唧,山月皎皎,照人床帏,有人披衣绕阶起,行松前,立廊下,闭目受此新凉一脉,松风一缕,意到,兴来,搔首对月,停杯问之,山月无言,松筠有声,山中本无甲子,山月亦照古人,唯倾杯飞觥,醉而推松,万壑苍茫人独立,但吟心间细细风,其仙人也欤?

 

  亦曾问以为文之法,曰:任运而为,文法自然,本不立文字,但托身云山。是以翠竹青青,黄花漫漫,皆为真如,尽是圆满。

 

  曩日先生过浔阳,与九院数同仁聚而瀹茗尽欢,归去,作《桃源邀茗》一绝赠余:

 

  茅椽竹舍引苍苔,

 

  半盏新茗共月台。

 

  最爱红楼沉一醉,

 

  五更山色不须回。

 

  当觅佳日,棹雪以往,倘得扫花而待,斯为三生之幸!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是为记,一以自存,一以与人。

 

  (作者系古文化学者)

 

  《晤雪江州》部分文章选摘

 

  陶渊明以远超常人的心态与志趣在此躬耕着自己的土地与心田,自比羲皇上人,自仰先贤,而且是那么自然与超迈,没有做作,没有卖弄,甚至信手涂鸦的文字都是那么的纯粹简朴、自然天真。辞官后的陶渊明,过着极为简单朴拙的农家生活。一路走来,山花迎笑,山鸟依人,鸡鸣桑树,鱼池故渊;一路走来,渔樵耕读,归园田居,晨曦沾露,月带荷锄,与天地自然为伍,与古圣先贤为邻。脚下的土地有了弹性,周边的山水有了色彩,四周的邻居有了更多的善意与温情,就连鸡鸣犬吠也多了一层乐感,笔下自然而然流淌着珍珠般的文字。尽管生活的现实中少有诗意,只要心中有诗,便处处都可成为诗情画意。在陶渊明的世界里,庐山的山水风月就是一派田园画卷,诗酒华年。

 

  ——《归宗,归宗》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像毛泽东这样的大仁大智者每一遇上好山好水怎不忘情呢。宽阔的湖面映着蓝天白云,尤觉凝碧,加之九奇峰翠绿的倒影让湖中仰泳的伟人也常常浮想联翩。毛泽东自幼爱好游泳,从来就是个天性自由的人,既不讲究游速,也不讲究泳姿,怎么自由怎么来,怎么舒坦怎么来,但他喜欢在水中自由遐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是个典型的浪漫诗人气质的政治家,尽管赏尽山光水态,他的内心总放不下他的舞台与剧情,以及与其一起战斗的战友们,包括他的政治对手。他把整个中国的政治核心搬迁到了庐山,庐山也自然成为他的舞台与中心,甚至世界的风云气象,也尽在他的眼前展现。庐山的辉煌在他的编排与把握下又一次熠熠生光。眼前,飘过的几朵浮云,悠然而往,映在波心,正好也映在他的身上。

 

  ——《烟雨芦林湖》

 

  站在高高的大月山上俯身向下,层层叠叠的屋舍露出红红绿绿的瓦顶,掩映在碧绿的苍松翠柏间成了你特有的风景。如果一阵云雾飘过,你瞬间隐没在虚无梦幻之中,如果一场飞雪飘来,你又扮成银装素裹,童话世界。如果是天朗气清的午后,比如现在的我,总不免多看看这些因岁月风轮碾压过的坚石旧垒,不时伸出手来,抚摸一下那斑斑驳驳的旧痕。一种悲情,瞬间在心头涌动,时间愈久,其情愈烈。站在这些老别墅面前,有时我想,当年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盛况,让一座佛道幽栖的群山,一下子成了众家必争的热土?

 

  ——《走在历史时空中的老别墅》

 

  我认为,赏荷品莲不需要太过铺张。一人不孤,二、三人即可。太过喧嚣总觉得与莲意不合,容易破坏莲花处清处静的意趣。最好是夜月微晕之际,或微云,或微风,或微雨,只要不是高阳烈日,或众荷喧哗,赏荷品莲的妙趣还是能寻得出来的。

 

  ——《荷风》

 

  站在长长的湖堤之上,任湖风万里涌潮来,吹乱霜侵的头发,在新月的辉映下,那碧波银浪,送来的何止是晚风,那是一份清凉无汗的惬意,以及一种闲居山水小城的懂得与满足。

 

  ——《城南有家包子店》

 

  许多年前,一个背影,逆着时光,由远及近,由朦胧而清晰,在我眼前不断涌动。一袭青衣土布,一顶瓜皮小帽,一双敞口布鞋,肩上扛有一挑由斧锯刨凿堆扎而成的木工小担,早出晚归,与星月为伴,与风雨同行。绵绵的土布青鞋踏出的跫音几乎无人听见,引来的却是阵阵露滴虫音,一道明暗不定的手电光,驱开山村地头的寂黑、大街小巷的清寒,赶到主人家门时,有时主人还未起床开门,迎接他早到的身影往往是几声犬吠,一阵鸡鸣。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这个背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及那一代渐行渐远的乡间艺人们。

 

  ——《父亲的木工坊》

 

  现在想来,很是要感谢朝廷那场莫名的贬谪,仿佛宿命中早已注定,你千里迢迢赶来的,也许就是要会晤那场将雪未雪的雪,那杯将尽未尽的酒。那场雪期待了一千二百多年,也温暖了一千二百多年。多少旅途游子,多少文士迁客,为了这杯酒,曾经的沧海难为水,总是独自饮尽这杯孤独。为了这场雪,又有多少的后来人,而后人复后人的摩肩接踵,寻着你的足迹,你的心径,探寻你内心的浩茫与幽微。甚至成为后来人的千呼万唤,在时间的长河与空间的无涯中流传,在亿万人心中流传。

 

  ——《晤雪江州》

 

  我常常喜欢一个人的静处时光。静处时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而未做的事,也可以想一些自己喜欢想的事。这样的时光有人觉得是孤独,我却视之为岑寂。或者读书,或者读帖。无论是读文字与意象给你幽微的思想雨露,还是读书写线条与色块带给你的种种遐思,在我心底,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隐喻,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这样的喻言我听过不少,但总觉似是而非。近来读书也读帖,一些曾经的朦胧感觉又在幽微的思绪里有了清晰的背影。

 

  ——《蕉下独白》

 

  及至第二天一早醒来,推窗放目,满园已是冰雪著树,花绽梅柯。忽念及遥远的你,不免心中隐隐,张枣说: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从这扇窗口望过去》

 

  这年中秋,月色如水,好风如潮,几个好友同聚超然台,杯盏交错,诗酒相和,慢慢已月近中天。他携壶把盏,仰望长空,一轮皓月,纤云不染,一声长叹,让人感慨系之,侧首而望,默然不语,只是不断地添酒独饮,此时的杯酒已荡然无味,混同月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很显然,此时的他,心思浩茫,有了醉意,他索性无拘无束,辗转于月下,醉舞于中庭。感觉这个世界也在舞动,在旋转,在飞驰,他借着酒兴,一面挥舞,一面朗吟,仿佛自己身临明月里,心与古人连,旁若无人似的将情绪达到亘古无垠的亢奋。

 

  ——《千秋月色》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说过“情话”,一切尽在不言中;还有人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但我一直认为是个伪命题。如今随着时间的临近,心中的忐忑与日俱增,那份贴心的暖意也渐渐变得真实而短促,仿佛一件使用多年得心应手的东西突然告之是别人的,那份落寞无法言说,内心深处怕去触摸那最隐秘最柔软的情感。这个冬天有些冷,你这件小棉袄才感贴心,我不舍得脱。

 

  ——《这个冬天有点冷》

 

  深秋的黄昏退尽,东方暝色渐启,天空似半透明的乳液,将一些淡光敷在云际。山涧无风。四周虫鸣唧唧,水流花寂。这时,半天的云翳渐次脱去厚重,轻薄如纱,若有若无。天地开始有了亮色,而且逾见分明,只是缺少主题,显得尤为空旷。待云翳完全散尽,一轮圆月如水银般透亮,仿佛刚从海底洗涤漉出,不顾一切向上飘移,渐升渐高,不断向地下洒播着清辉。

 

  ——《月照松林》

 

  初识黄花,不以为食,那时家里的菜园有一丛绿,颇类兰草,翠叶纷披。每年春来,枯尽的根叶底部长出些新绿来,嫩黄细翠,渐长渐绿,乃至浓绿,而后一茎俊拨,且高且直,顶部分蘖出多芽多蕙,黄苞若果。一二日后,花呈朵状,长似喇叭,灿若流霞。母亲提着篮子,一朵一朵地摘下,排列成束,列束成堆,搁在蓝子里,与其它的青绿色的时蔬一起,煞是好看。

 

  ——《黄花隐隐》

 

  作者简介

 

  黄爱和, 江西庐山人,笔名庐山樵。平生好制砚台,以传统文化入砚,所制砚铭,为藏家所重。性好山水,偶尔为文。著有散文集《半山听雨》等。

热文推荐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书画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