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晚报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二十八)

来源:北京华艺网                  发布时间:2024-01-12

【主编导读】/韩宾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讲义精选”板块之《干事论》(上)

(本文原载《加强机关业务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解放军出版社 2011 年版。为作者 2010 年 6月 10 日,在原总政治部部分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班所作辅导授课提纲。选入本书时有删节)

编者按:

亲爱的《学友周报》读者朋友们:

名家书评认为,《军履回望》书写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展现了作者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充满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是一个农村青年参军报国的励志故事,是一本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图书,是一部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

2023年11月,本报连载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中的【十论写作】板块,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强军网军委机关网、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跟进学习,好评如潮……偶有连载迟发,便有学友垂询敦促,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互促,成为热点。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军履回望》全书的强烈愿望。

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军履回望》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决定,从第十一期开始,本报将继续以【学习摘记】形式连载《军履回望》。具体是,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自序言开始,至后记结束。连载时,前后分别设【主编导读】【社长点评】栏目,不定期开设【读者感言】栏目(选发学习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务大家。

来吧,朋友!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一起走进《军履回望》,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秘诀

”吧!

《军履回望》,谁读谁受益。

干 事 论

作为总政机关的一名“老干事”,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干事论》。具体讲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干事;第二,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第三,干事基本功的获取途径。重点讲第二个问题。

一、什么是干事

什么是干事呢?提出这个问题,有的同志可能不以为然,说我都当了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干事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干事、干事干什么吗?其实未必。坦率地讲,要把“干事”两个字说清楚,真还不那么容易,我也是因为要讲这个题目,才对此进行一番研究与思考的。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上讲,干事,是指专门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人员,如宣传干事、人事干事等。这当然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法,军地通用的。那么我们再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可以知道,干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政治机关编配的承办具体业务的政治工作干部,由军官或文职干部担任。按担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可分为组织、干部、宣传、保卫、纪检、联络、群工干事等。一些不设立政治机关的单位也编有干事。干事必须是中共党员,应经过军队院校培训,在基层任职 2 年以上,有一定的政治工作经验,达到《政工条例》 对政治机关干部所提的 5 条要求 。 干事通常在机关业务部门首长领导下工作 , 不设业务科室单位的干事 , 在政治协理员或单位军政首长直接领导下工作 。 一般情况下 , 干事的职务编制等级为连职至师职 ( 或者科员至局级 ), 军衔等级为中尉至大校 。 干事是政治工作干部的基本组成部分 , 在机关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综上,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从广义上讲,干事应当是在机关或团体及其派出机构中,负责某项或多项具体业务的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讲,干事应当是在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以及不设政治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单位中,负责某项或多项具体政工业务的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军官或文职干部。

干事的本质是参谋人员。解放军四总部《关于提高参谋队伍素质若干问题的意见》讲,参谋是指“团以上机关业务部门领导和参谋、干事、助理员等”,是对团以上机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总称。总政最近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军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参谋军官,是指“担任团级以上机关业务部门领导和参谋、干事、助理员、秘书等职务的军官”。由此可见,干事具有参谋人员的一般属性,应归类于参谋队伍的范畴。

干事干什么?我概括为 6 句话领导决策的参谋者,机关文电的拟制者,工作运转的协调者,具体事务的承办者,信息传递的联络者,会议活动的组织者。另外,我还认为,对一个具体的干事来说,在他的工作或者职业生涯中,当干事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今天的干事,可能就是明天的领导;今天的领导,昨天也可能当过干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干事实际上就是在为当领导打基础、做准备。

二、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

(一)干事基本功的意义

干事的基本功,就是干事应当具备的本领、干事的基本能力素质。干事个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干事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干事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政治机关职能作用的整体发挥水平,影响着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质量。

总政是全军政治工作的领率机关。总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总政干事的战略层次: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因此,只有把基本功打得更加牢固扎实,素质练得更加全面过硬,才能真正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政工干部是万金油。此话怎样理解,可以见仁见智。我倒认为这不是什么贬义的,它恰恰说明一个具有过硬基本功的优秀的政工干部,也就是我们当干事的,如同武林中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绝技在身,包打天下,什么工作岗位轮换、提升担任机关和部队的领导职务,统统不在话下,很快就能胜任工作,甚至出类拔萃,取得优异成绩。

(二)干事基本功的内涵

《政工条例》规定,政治机关干部应做到“5 个具有”,四总部《意见》对参谋人员的基本素质,概括为“6 个有”;四总部《意见》对总部机关参谋人员的能力,也概括了“3 条”(《条例》和《意见》大家都熟悉,有关具体内容我就不重复了)。不难看出,《政工条例》要求政治机关干部所应做到的“5 个具有”既是对干事思想行为进行规范,也是对干事能力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四总部《意见》对参谋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所概括的“6 个有”和“3 条”,则突出了一个“全”字,强调了一个“高”字。

总的来说,能力素质问题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比如能力,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许多方面的能力。再比如素质,我们还可以说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军事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的素质。

我的体会是,万变不离其宗。对干事的基本功,即能力素质问题,尽管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归纳和概括,但如果从实在管用的技术层面上讲,我认为,归根结底,最根本的也就是说话、写字、办事6 个字。在我看来,说话、写字和办事,既是奠定干事基本功的 3 大基石、也是判断干事基本能力素质的 3 块试金石。就是说,若想了解一个干事的能力素质如 何 , 不用别的 , 你只听他说一番话 , 看他写一篇稿 , 让他办一件事 , 就可以了 , 足够了 。 他这个人 “ 行不行 ”, 是不是有 “ 两下子 ”, 有 “ 几把刷子 ”, 手 “ 硬不硬 ”, 你一下子就基本清楚了 , 有数了 。

(三)干事基本功的解析

1. 说话

(1)说话是干事基本功的基本要素,具有极端重要性。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行为表现模式。古往今来,许多关于说话的经典例子,常常令人无限感慨、唏嘘不已。古人咬文嚼字,反复推敲,颇有讲究,谈笑之间,常有惊人之语,动人心魄;今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亲疏恩怨,是非成败,乃至玉帛干戈,皆在三言两语之间。

作为干事,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多部门、多层级、多人次的沟通与合作,而语言是最常用、最普遍、最方便、最快捷和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因此,学会说话,意义十分重大。语言能力强,所表达的信息就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理解和接受,就能顺利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反之,语言能力弱,所表达的信息就不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理解和接受,双方的合作就有可能中断甚至中止,工作任务就无法完成。常常看到,那些思想深刻、工作出色、事业有成的同志,绝大多数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那些表达能力差的,纵有新颖的观点、高明的见解,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显得非常可惜。还可以看到,不会说的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会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笑。

所以我感到,说话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儿,小孩子没学会走路就先学会了说话,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又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儿,有的人说了一辈子的话,到头来还是没有完全学会说话。

(2)说话是语言的艺术,会说话是个真本事。且不说语言大师的高超水平,也不讲相声、小品演员的语言技巧,这里,我就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谈起。

先做一个假设性的试验。挑选几个从外表看上去差不多的人,就是说他们的性别、年龄、长相、气质等基本上是一样的,让他们去办同样一件事情,所给的前提条件和遇到的情况也完全一样。然而,事情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完全有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局面,有的办成了,有的办砸了。为什么呢?关键的因素就是语言问题,会说的办成了,不会说的办砸了,就这么简单。

再说一种经常遇到的有趣现象。就是同样一件事情,譬如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往往从会说的同志嘴里讲出来,听起来就很有味道,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并且印象深刻,听一遍就记住了。甚至一段比较平常的故事,如果由会讲的同志来讲,听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若是让不会说的同志来讲,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即便是他十分卖力并蓄意模仿,千方百计地想说得好一点,但别人听了还是无动于衷,并无什么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语言功夫没到家,或讲的没劲儿,或缺乏幽默感,听起来索然无味,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会说的人,不得不承认语言表达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艺术。

还有一种姑且称之为电影台词的文化现象。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年前看过的一些老电影,随着时光飞逝,什么片名、故事梗概、主要人物,这些都被我们渐渐遗忘了,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困难。但对其中的个别精彩台词却记忆犹新,想忘记都不容易。这些台词非常经典,令人久久回味,成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大众流行语。比如,“高,实在是高!”“就为这一字之差,两万斤大米全完了!”“我胡汉三又打回来啦!”“张副官,你跑呀!”“你们的炮,是怎么保养的?”“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要钱,吃你两个破西瓜还要钱?”“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等等,还有许多,不再列举。语言艺术达到如此高妙境界,确实令人折服。

(3)说话要有原则,不可随便乱说。口无遮拦、信口开河、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成语时时提醒我们,说话是有原则的,是要负责任的,是要讲事实、讲道理、讲良心、讲感情的,无论是一时痛快还是一时兴起,都不能忘乎所以地瞎说、胡说、乱说。就是开玩笑也应有个“度”,不能太离谱了。我体会,说话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真实性。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无论怎样,都应坚持如此说话;如此说话,无论怎样都应受到尊重、得到信任。所以,一定要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少说客套话、过头话、不讲理的话,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如果实在不能说真话,选择沉默,也绝不说假话。

②准确性。应该说,除了主观上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故意昧着良心说话这种个别情形外,造成说话不准确的原因,在更多的时候还是属于非主观的、纯技术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里想的挺好,一说出来就走样了。因此,强化语言训练,努力克服词不达意的问题,是提高说话准确性的关键。

③艺术性。它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这里谈到的和没谈到的有关说话问题的总和。如果往小处说,就是关于如何把话说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悉心研练,不断总结语言表达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技术水平。

④逻辑性。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和核心问题,按照一定的内在的和外在的逻辑关系建立秩序,比如按前与后、远与近、大与小、重与轻、厚与薄等逻辑关系进行排队,统筹规划,就可分清条理,防止混乱。

⑤简洁性。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化繁为简就是进步,说话啰唆不是好事。因此,一句能说清楚的不要用两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不要用三句,尽可能地简约,惜“话”如金,还可少出差错。

⑥针对性。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把我是谁、他是谁,谈什么、怎么谈,在什么时间、地点谈,用什么方式谈,谈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等要素弄清楚、搞明白,以便准确进行角色定位,掌握说话分寸,把话讲得恰到好处。

⑦保密性。就是要遵守保密规定,不该说的不说,大家都知道,不多讲。

(4)把话说好,还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一是说与做的关系。我们加强机关业务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光说不练等于没说,靠耍嘴皮子是过不了日子的。作为总政的干事,既要会说,更要会干。干事干事,首先就得干事,不干事还要你这个干事干什么?

二是说与知的关系。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说与知的关系,同这个教与学的道理一样:厚积薄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的饱学之士,和任何人讨论任何问题非但有话可说,并且表现出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而不读书、不看报的知识贫乏者,“侃功”再佳,也难以“侃”出什么“真东西”。

三是说与思的关系。思就是思考、想问题、打腹稿、做准备,只有把问题想清楚了,弄明白了,琢磨透了,才能把话说好、说到点子上。要注意多想少说,想两句说一句,想五句说三句,一般不会出错;反之,想得少说得多,想两句说三句,想三句说五句,则言多必失。

四是说与听的关系。说者和听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要互相担待体贴,换位思考,互为对方着想。此外,说者还要考虑听者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外的因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所要说的目的;听者还要琢磨说者的用心和话外之音,这样才能真正把话听准、听全,真正听个明白。

五是说与不说的关系。这里面至少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该说的要说足、说透、说到位,不该说的则只字不提;另一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不说比说好,少说比多说好,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比比皆是。

六是平常与非常的关系。一般地讲,正常状态下大都能把握好,特殊情况下就不那么好把握了。因此,一定要把握得意与失意、高兴与生气、对上与对下、台上与台下、酒后与酒前、公开与私密的关系,始终做到淡泊宁静,宠辱不惊,保持一颗平常心态。

(未完待续... ...)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读者感言】/聂邦同

张明刚将军轶事

《学友周报》编辑部:

贵报连载张明刚将军《军履回望》一书,我每期必读,深受启发,深受教益!因此我想说,贵报的连载,为广大学友送来了优质精神食粮,做了件善事,功莫大焉!

我有幸在2023年春节期间,得到一本《军履回望》(第二版)。当时只是随手翻阅一下,谁知道,这一翻就放不下了,大概是连续一周吧,我居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大书,并且接着又复读了一遍!

真的是一本好书!我深知这本书的价值与份量:它是书写正能量的一串“珍珠”,谁读谁受益;它是作者用心灵采集的精神之歌,可以增强读者精神力量;它是文化自信和时代需要的风向引领,鼓舞人启迪人……

因为我是张明刚将军的邻村乡亲,两家相距约三华里,同在一所学校读过书,交往也不少,所以对他还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在这里,我把《军履回望》作者张明刚的几个小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他超常勤奋上进,充满激情魅力。我清楚记得,那是1980 年代中期,张明刚入伍三年以后,回随州老家休假探亲。那时候,我在随州市委组织部工作,他来走访看望我和其他同志。交流中,他充满激情、自信,谈了他作为部队新闻报道员的工作情况,谈了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情况,重点谈了他拟在《随州日报》上开设"随州好男儿在北疆"专栏的具体打算……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很强,使我和市委宣传部的同志、报社的同志深受感动……回到部队,他为办好此专栏写了大量稿件,随后报纸开始连载、电台也连续广播……他的这个专栏连载文章,成了一品牌,在古城随州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军地互动交流。他也因此与宣传部、报社电台领导和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并且几十年不变、保持交往以师相尊。我感到,他当时作为一个21岁的年轻战士,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非常难能可贵,是他的人品人格、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印象很深,三十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他不忘家乡,情系乡亲。《军履回望》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张明刚将军不忘初心的凝聚和见证。几十年来,张明刚一如既往,始终保持了农民本色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只要遇到乡邻有困难,他都会尽力主动帮助。扶贫攻坚时期,一次他回到家乡,找到当时的村支部书记,了解村里扶贫情况,然后自己拿出一万余元,让村干部每户一千元、分发给十几户贫困群众进行帮扶,并且反复叮嘱村干部要注意保密,不要对外宣传……我当时因故就在村里,并且他帮扶的乡亲里面还有我的大姐聂邦珍,所以我是此事的见证人之一。他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修缮后,无偿提供给邻里使用。

他人好心善,是孝敬老人的典范。《军履回望》对这方面的追忆所述,只是星星点点,据我所知,他几十年里,对其姥姥和母亲的孝道,那真叫贴心悉心、无微不致,自不必说了。他还有一个老姨,每次回来都登门看望,送钱给物,拉手问安,畅叙亲情。老姨晚年,逢人便说明刚的好……去年 2月中旬老姨病故,享年96岁。老人之所以走的安详,是因为 2月初,明刚路过武汉时,专程回随州看望了老姨,满足了她老人家临终前要见明刚最后一面的愿望……其他熟悉的家乡老人,只要明刚一回来,也都去看望。明刚还曾到吴山镇福利院,看望调研过农村老人的养老情况……其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总之,耙耕是张将军领悟人生的起点,《军履回望》是他在耙耕路上的收获,也是奉献。读了《军履回望》,我的收获很大,深感该书给人以情感共鸣,因真实生动有痕,因能量满满而激励教育化人。祝愿张将军在耙耕的征程上向社会、向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

聂邦同2024年元月2日于美国加州旧金山

(本文作者聂邦同,系湖北省随州市政府原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社长点评】/王洪平

张明刚《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中的“讲义精选”板块,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授课辅导材料的精采篇章,其中《干事论》一文,具体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干事;第二,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第三,干事基本功的获取途径。

对于“什么是干事”,我们可以理解为干事是指那些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去完成一定任务的人。他们具备积极主动的精神,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干事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说话”。在工作和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说话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影响他人、推动工作进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干事,应当具备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能够使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军事领域,说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军事指挥官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传达命令、组织协调、鼓舞士气等。因此,军事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说话能力,以确保战斗的胜利。

总的来说,干事就是那些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去完成一定任务的人,而说话是他们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进展,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期,聂邦同先生的感言深刻地表达了对张明刚将军及其著作《军履回望》的敬佩和赞赏。通过聂先生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张明刚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物,还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勤奋上进、有着深厚家乡情怀的人。

聂先生提到的张明刚将军的几个小故事,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之外的另一面。他的超常勤奋和上进心,使得他在军队中脱颖而出,不仅在新闻报道员的工作上表现出色,还能够开设专栏,促进军地交流。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得他能够与人深入交流,建立长久的友谊

张明刚将军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体现在他对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上。他在扶贫攻坚时期的善举,以及对邻里乡亲的关怀,显示了他的善良和仁爱之心。他对老人的孝敬,更是体现了他的人品和传统美德

聂先生的感言不仅是对张明刚将军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军履回望》这本书的高度评价。这本书不仅是张将军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他人生智慧和价值观的体现。聂先生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教育,表明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最后,聂先生的祝愿表达了对张明刚将军未来继续为社会、为人民创作更多精神财富的期待。这样的读者感言,不仅是对作者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读者自身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的分享。

热文推荐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书画 | 企业